各地年味儿美食
过年了,让我们暂时忘掉忧伤,关注一些美好的东西,比如——各地的过年美食?
北京-豆儿酱不能少
在北京过年,用得上的大菜太多,红烧鱼、烤鸭、炖羊肉……都是餐桌上的“老面孔”。随便拿来一个,绝对可以独当一面,也正因为如此,反而哪一个都不足以代表北京的年“味”。北京人的年饭里,还有一道不得不提的传统菜品——“豆儿酱”,这道菜对于老北京人来说还是家喻户晓的。
湖南-团年肘子个儿真大
湖南春节第一餐要吃“年糕”,意为“一年更比一年好”,而少部分湖南的苗族人民,春节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,寓意可“生活甜蜜,五谷丰登”。湘中南地区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,称“团年鱼”,必有一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,称“团年肘子”。
湖北-与鸡相关的种种
湖北有的地方春节第一餐喝鸡汤,象征“清泰平安”。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,寄意“新年抓财”;年轻的学子要吃鸡翅膀,寓意能展翅高飞;当家人则吃鸡骨头,有“出人头地”之意。荆州、沙市一带,第一餐要吃鸡蛋,意谓“实实在在,吉祥如意”。
重庆-扣肉很爽
重庆人过年“扣肉”不可少。为了准备好这顿年夜饭,一些必不可少的传统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准备是不行的。其中最主要的当数“扣肉”。“扣肉”看似简单,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腻、嫩滑爽口,是要下一番工夫的
上海-无汤却喜豆芽
上海人年夜饭不喝汤,一般人家年夜饭席上,发芽豆和黄豆芽总是有的,因为这象征着升和发,十分吉祥如意。至于上海旧俗说是除夕吃饭时不宜淘汤,传为淘了汤吃饭的话,第二年外出办事或旅行,会要遭到雨淋的。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了。
东北-包豆包的诱惑
民俗中有“腊七腊八,冻掉下巴”的谚语,所以要吃粘豆包粘住下巴,东北人不容易啊。所以这是东北人过冬的美食,现在许多农家饭庄里粘豆包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主食小吃。
广东-钟爱腊味
广州的腊味具有悠久的历史,品种有腊肠、腊肉、形象肉脯、酱封肉等。做出来的腊味具有天然生晒、衣脆肉嫩、色泽鲜明、甘香可口、口感独特的特点。我就很喜欢吃广味香肠,这也是广东人过年必备的美食。
南京-年年叠元宵
南京人有吃元宵图个团团圆圆的说法,所以从大年初一开始当地的市民都会吃元宵一直到元宵节。图为南京夫子庙“老太元宵”的工作人员正在用传统工艺手工叠元宵,据说每天要制作五六百斤元宵才能满足市民需求。
山西-简单美味的春卷
北方的年俗,在正月二十吃春卷,春卷就是将在春节其间吃不完剩下的菜,用面卷在一起,油煎着吃,非常可口。当地人说:“吃了春卷,就算过完了年,明天就可出门干活挣钱了。”
四川-火锅大杀器
作为四川人,自然把四川最好吃的火锅放到最后,这是上天的恩赐啊,其它所有的年夜饭都不如火锅这样热气腾腾,酣畅淋漓,欢欣鼓舞,过年吃火锅,已经是很多四川人的习惯了。
评论(0)